兒科衛教

嬰兒乳糖耐受不良

前言

嬰兒腹瀉定義為一天糞便量超過20 g/kg/day,腹瀉臨床症狀可能有糞便性狀改變、頻率增加,不過母乳因含有低聚糖這種可溶性纖維素,具有「輕瀉」的特色,且母乳寶寶的腸道菌相以雙歧桿菌為多,所以母奶便多屬稀糊,帶有顆粒或酸味,甚至一吃就解,次數也偏多(一天至少3-4次),都屬於正常現象。

許多嬰兒腹瀉的媽媽,就會開始想 自己的寶寶是否為乳糖不耐症呢?

💩乳糖不耐的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和脹氣,嬰兒因直腸再吸收能力有限,主要以腹瀉表現,偏酸性的糞便(PH<5.5),易導致肛門周邊皮膚乾癢、脫皮。但值得一提的是,乳糖不耐和牛奶蛋白過敏在臨床上症狀有其重疊性,也可能同時都有。

乳糖不耐臨床上主要分為4個類別
1. 發育性乳糖酶缺乏

常見於早產兒(早於孕期34週出生),主因是生理上短暫乳糖酶缺乏,會隨著時間逐漸改善。

2. 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

罕見遺傳疾病,有正常的小腸黏膜但小腸乳糖酶活性近乎零,新生兒依但接觸母乳會產生嚴重的滲透型腹瀉,好發於芬蘭或俄羅斯等地區。

3. 非持續性分泌乳糖酶(LNP)

影響將近70%的全球人口,尤以東南亞盛行率高,主要因嬰幼兒介入副食品後,乳糖酶活性逐漸下降,青少年或成年期是普遍症狀高峰,五歲前少有症狀。

4. 續發性乳糖酶缺乏

因腸胃炎導致短暫乳糖吸收不良或因牛奶蛋白過敏或乳糜瀉導致短暫的小腸絨毛受損。

*嬰兒出生時的乳糖酶濃度和相對活性相對其他時期是高的,在足月時達到最高峰 。
但是如果新生兒無法完全消化吸收母乳中太大量的乳糖,稱乳糖過量吸收不全( lactose overload/physiological lactose malabsorption),而有些許腹瀉現象。

結論

由此可知,嬰兒時期乳糖不耐症其實沒那麼多,腹瀉的原因有可能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續發性的乳糖酶缺乏(發生在牛奶過敏後),或是過量吸收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