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為何而哭,總困擾不少新手父母,但隨著與寶寶的正向互動愈來愈多,相信父母多能掌握寶寶的狀況,也能即時給予適當回應,進而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
文章目錄
(寶寶剛出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子宮外的環境,並與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圖/shutterstock)
寶寶剛出生,從一個黑暗而緊密的空間,到了一個未知而光亮的世界,心中的不安全感和未知是可想見的,所以,寶寶出生後的三個月被稱之為「第四孕期」,描述的是寶寶需要和照顧者(常常是母親)建立依附關係,喜歡看著大人的臉、在餓或是不舒服的時候會哭泣,接著需要被回應,抱著安撫、聽到噓噓的白噪音能平靜下來,都是能讓寶寶有安全感,進而逐漸適應子宮外的環境。
一開始,爸爸媽媽也不太能理解寶寶的哭泣是為了什麼,但隨著跟寶寶的正向互動,漸漸地,能愈來愈知道寶寶這個表情是想大便、比較尖銳的哭聲是肚子餓,也愈來愈知道他的個性和習慣。當父母對寶寶的掌握度越高,對自己也會比較有自信,而寶寶也因為父母有適度的回應,而感到安全。
親密的依附關係
英國精神醫師鮑比(John Bowlby)在1969年提出的「依附理論」,指的是幼兒需要與至少一名主要照顧者建立關係,以促進正常的社交和情感(能力)發展。
寶寶知道當他不舒服時,父母會在旁邊給他安慰和安全感、給他指引,你就是他強大的安全感基石,幫助他能更認識探索這個世界,去發展他的動作和感官。
由回應式照顧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
回應式照顧起始於如何覺察寶寶給我們的訊號——這些訊號將他的需求和興趣傳達給爸爸媽媽。
但每個寶寶的訊號不太一樣,比如小楷餓的時候可能是輕輕的像小貓唉唉叫聲,但小潔卻是突發性的大哭。寶寶給予訊號除了聲音(語言的),比如哭泣、咯咯笑、外星語;也有非語言的動作,像是微笑、打呵欠、皺眉、蠕動。這都是需要照顧者大量的觀察和經驗,給寶寶適當的回應,能加強他們對照顧者的信任
由「皮膚的接觸」和「眼神的接觸」,並搭配跟寶寶說話,比如換尿布的時候,可以邊和寶寶說:「小楷,你聽起來不太舒服,你的尿布濕了,是不是要換布布了?來,我們來換個乾淨布布讓你舒服喔……」。
面對寶寶哭泣.善用5S安撫法
寶寶在5~8週時是哭泣的高峰期,就算是所謂的「天使寶寶」,也是在這段期間發現有比較長時間的哭泣,如果排除是生病、食物過敏或是胃食道逆流,那麼通常會被判斷為「腸絞痛」,綜合以上的理論,美國小兒科醫師哈維.卡爾普(Harvey Neil Karp)醫師提出了「5S的嬰兒安撫法」:1S.swaddling 包
因為寶寶從子宮緊緊包覆的環境,到一個失去包覆的自由世界,一開始,感受到的是一種支離破碎。因此,包巾包覆能給予寶寶安全感,可以將手微彎放在胸前,但如果寶寶不喜歡,也可只包到腋下。 2S.Side/stomach position側
側身躺在照顧著的懷裡,能聽到大人的心跳聲和感受到溫度,同時,照顧者的手可輕輕按摩寶寶的肚肚,應該沒有寶寶不喜歡被擁抱。 3S.Sucking吸
親餵或給予奶嘴,都是種幫助,有些寶寶只是想睡覺睡不著,需要嘴巴動一動而慢慢入睡。 4S.Swinging 搖
緩慢搖晃,千萬不要高頻率拍打,或是用力抖動,怕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如果照顧者愈緊張,敏感的寶寶也能感受到焦慮。 5S.Shushing sounds 聲音
寶寶在子宮內,血流的聲音對其而言是相當吵雜的,所以,吹風機、電風扇等背景音,會讓寶寶誤以為聽到子宮裡的聲音。除此之外,照顧者的輕柔唱歌,讓寶寶聽到習慣的聲音,也是寶寶很喜歡的一個方式。
(可以利用包巾給予寶寶安全感,並適當搭配搖晃、拍打的動作。圖/shutterstock)
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有時候,寶寶的反應和預測的會不太一樣,也常常會發生尿布換了、奶也吃了、搖搖抱也抱了很久,但寶寶還是看起來不太開心的狀況,難免令人挫折。但請家長放心,每一次的嘗試都是學習的機會,或許下次就知道,其實他是因為想睡睡不著或是肚子脹脹的,而這樣的摸索,就會讓自己愈來愈知道怎麼安撫自己的寶寶。
聽到寶寶的哭聲,一定會帶給照顧者焦慮不安的感覺,試著用深呼吸或正念(編按:一種覺知,這個覺知是透過有意地,不評價地,對當下身體、心境或環境,經由專注所產生的覺察)方法,讓自己的情緒平穩,當開始感到挫折不安時,就換另一個照顧者(另一半、或是婆婆媽媽)來試,不要過度勉強自己。
平時,主要照顧者也需要在每天找一段小小的時間和空間,讓自己充電休息一下,也就是me time,在夾縫中找樂趣。有些媽媽是在擠奶中追劇,或是泡杯茶、聽喜歡的音樂開啟一天,保持自己每天的心情平穩。請主要照顧者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你就會像一台平穩的客機,安全地帶著孩子一起度過這段峽谷,飛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