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初期, 關於母乳大小事

依附行為

 

每次在講嬰兒安撫的課時,都會提到,寶寶的哭泣是種建立依附關係的訊號,但詳細的理論內容並沒有很深入的了解,前陣子為了上我們育兒支持團體的課,好認真的把鮑比的這本書好好看過(哈哈自己說) 我把重點畫成以下的圖!!!


 依附理論是由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比提出,嬰兒在有壓力的情況之下,會試圖與照顧者建立起依附關係

🐻6個月前因為行為能力不足,會用信號行為來呼求。

🐻6個月後有行為能力,會攀著,或爬行等接近行為。

為什麼講試圖呢? 因為這是個交互作用,照顧者會回應寶寶,如果有回應,那麼依附關係會更緊密,相反的,如果大人不予理會,那麼寶寶對照顧者的信號行為/接近行為也會漸漸降低。

而照顧者要怎麼回應呢?(針對6個月以下的寶寶)

💗 眼神接觸的微笑

💗 對寶寶說話

💗 讓寶寶吸吮

💗 擁抱及搖晃(研究顯示對哭泣是最有效的)

 

跟大家分享~~~ 和寶寶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彼此的互動會更正向和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