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孩子長大,會不斷的檢視自己成長的過程,有時回想自己的成長,甚至覺得自己大學以前太過於投入在學科和成績裡,有點像是個生活白癡,少了點和社會的結合。所以森林教育或是自學體系,一直是我很嚮往的,覺得培養對世界的好奇,還有如何解決問題是比學業更重要的。
但是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勇氣投入森林教育,正好兩年前在書店逛到雅德賽思「放學後才是關鍵」這本書,在講一群課後安親共學團的孩子,覺得這完全可以讓我在體制內和體制外獲得平衡。與平台保持聯繫了一年(從大班時),在兒子進小學就順利地加入了中正三隊。
雅德賽思是一個平台,媒合老師和小孩子,一個老師會帶著4~6個孩子到處探索世界,中午下課後老師會先帶孩子們去吃午餐,接下來到一個人家的”基地”寫作業,老師也會幫忙檢查。(必須老實說,寫作業並不是共學團重點項目,所以不像一般的安親班會一直雕琢或練字)
寫完作業,老師就會帶著孩子進行活動,而活動通常是每個月前孩子和老師一起討論出來的。
以我們的團為例,禮拜一是桌遊,禮拜二是做木工(做彈珠台車車),禮拜三是運動日,禮拜四整天,所以只有一到兩小時的時間,寫完功課後是自由活動,禮拜五是外出參觀。甚至下周會有淡水外宿兩天一夜,為了寒假五天四夜的先前準備。
從中我看到了兒子的進步,比如獨立,為了下周要去淡水外宿,這周回娘家,他說他要練習自己收行李。還有他平常很隨和,所以常常會沒有甚麼意見(之前美國幼兒園老師說他是個follower),但在老師和共學團這個很有安全感的環境下,他也漸漸的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
還有我覺得很棒的是,在這個都市叢林裡,我能感受到濃濃的人味。因為我們是為了孩子上小學搬到台北來,之前都沒有認識的人。八月我們先參加了共學團的暑假團,認識了一群住在附近同校的孩子,也與同團的爸媽們建立起橋梁。印象很深刻的是,因為我們家來當作基地,有一次一個孩子的爸爸工作耽擱,會比較晚接他,我們就邀請他留在我們家一起吃我煮的家常晚餐。
從我自己的生長經驗,我認為國小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探索世界,還有人格的養成(怎麼解決問題,而不只是抱怨/自主獨立學習),謝謝共學團提供這樣的管道,讓我這樣的職業婦女的孩子,還是能有飛翔的空間。